客家地区都穷,虽然客家地区作为红色政权发原地,为新中国作出了区大的牺牲,有些客县人口牺牲三分之一以十一,但解放后被遗忘,地位远不能与西北延安及早期晋察冀相比,客家地区在各省市作为少数附属某地区而存在,不被重视,又不能享受少数民族地位,政策无支持,虽然人口不少,又有沿海,但因被割裂,加之山区居多,客家地区成为全国最穷的地区。
曾有有机会住过土楼,参观客家人祭祖活动,和土楼里的客家族长们聊过天。仅福建境内的客家百年民居不完全统计不下一万五千个(家族式群居),以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去计算客家人所积累的住所规模和建筑品质、以及文化及古村的公用设施的整体水平而言,当然要以数千万的人口基数为背景,客家人整体的富有(传统农耕为基础的)程度是明显高于绝大部分传统族群的;这是基本的感觉,江浙及徽州直观上富裕程度似乎更高,但乃些显赫的村落古镇大多是与、运河漕运、米市、盐务专营等有关,或是与传统手工业有关;那些富裕除了和当地人的勤奋相关之外,还与历史上地理、时政等非地方人文传统价值相关的外部因素。比如广州的十三行,是一口通商和商行承包关税有很大关系,再比如江南、珠三角等玉米之乡,和优越的农桑条件有关。个人走过国内从东到西、从南至北,许多历史上曾繁华一时的城镇,像客家聚集的闽粤山区里客家人几乎完全靠自身族群文化为主要支撑形成的传统生产成就,可以讲登峰造极;这个说法还要排斥一下客家籍的南洋富商,潮汕、闽南、江浙等都有这类富商。还有比如云南和山西的商帮,都不是传统农耕的,所见的豪宅大院,只是几户大家族而已,像客家人这样一千多年传统的语言、饮食和生活习俗继承读极高,全靠精耕细作、节俭和族群团结的集体主义形成的群落,世上罕见。是有很多深度的精神价值值得挖掘的;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不是大教授国学家们根据几本旧书讲的大道理,而是要去民间实际的生活细节中去体验感受的东西?非常了不起!
谁说客家人富有的?在广东客家人应该最穷的,因为这么说?迁入广东客家人后来者,潮汕人广府人最先到广东占居沿海地段最好的土地,客家人占居贫脊的山区地少山多,为了生存只能吃苦勤俭,如果人口不段增加那点贫脊的土地就无法生存,只能外出寻活路,拿命争土地地盘,就有土客之争的历史。为什么广东二十一地级市都有客家人居民和海外也有很多客家人,就因客家人穷逼着向外寻求生活地。
你真想知道?我就告诉你秘密。第一客家人讲究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在村里没有儿子是抬不起头的,宗亲大事你没资格参与,因为没有儿子就是对家族没有贡献,十个女儿也上不了牌位,儿子多根据概率学,这家族成功的几率就大,没有后族都灭了,何谈机会,客家人是不听计划生育那一套的,我们的观念是有人就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说有人就是财,人多财多。第二宗亲观念,在我们客家村村有祠堂,清明或重阳不管你走多远都必须回家祭祖,实在回不来就礼数要到,我们知道团结的力量。第三一个产业做大做强不断的复制,走遍天下。靠技能,靠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做人民需要的产业。你不服也不行。[捂脸]